<video id="it0mq"><p id="it0mq"></p></video>
      <th id="it0mq"></th>
      <code id="it0mq"></code>
    1. 新聞中心
      為客戶創造價值
      為社會做貢獻、為員工謀福利
      當前位置:
      首頁
      /
      /
      行業新聞
      31 2021/03

      我國電力系統具備抵御極端天氣的能力

      美國東部時間2月12日以來,暴風雪接連席卷美國南部、中西部和東北部地區,造成多地發生停電事故。重災區得克薩斯州限電負荷超過2000萬千瓦,影響人口超過400萬人,對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這也引發了各界對于我國電網在極端天氣下能否安全穩定運行的關注。   對此,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幅員遼闊,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特別是2008年特大雨雪冰災導致中部多省電網遭受嚴重破壞。我們從中吸取電網應急處理的經驗和教訓,并在電網優化設計、電網運行控制、抗災預防體制等方面累積了寶貴經驗,使得我國電力系統具備了一定的抵御極端天氣的能力。   該負責人介紹說,電源保障方面,我國電源結構以水電和煤電為主,可靠性強、出力穩定。在規劃階段,還留有相對充足的備用裝機,用來保障緊急時刻的電力供應。電網結構方面,我國堅持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控、經濟高效原則,科學推進遠距離大容量電力外送,探索大電網之間的柔性互聯,加強區域內省間電網互濟能力,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運行機制方面,系統運行方式需滿足安全穩定標準和短路比、備用容量等相關指標要求;在重大事故和自然災害來臨時,依靠“三道防線”,通過安控裝置動作自動切除故障、避免事故擴大。   我國的電力事業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經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國互聯電網,電力系統運行特性更加復雜,保供和安全運行的難度和挑戰也更大。   針對上述情況,該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將加強電力統籌規劃,構建規模合理、分層分區、結構清晰、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提高電力投資和應急保障能力。在規劃管理上,保障國家規劃與地方規劃、送電與受電規劃有效銜接;通過編制能源電力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實現源、網、荷等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協調發展,并完善電力調度系統。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引擎,為能源電力工業提供了搶占世界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機遇。隨著未來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新型用能設備的廣泛接入,電力系統將呈現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雙高”特征,系統轉動慣量持續下降,調頻、調壓能力不足。同時,新能源具有很強的波動性、間歇性,會造成電力實時平衡難度的進一步增大。   面對新能源快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上述負責人表示,加快建設新一代電力系統,是推動實現能源綠色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該系統以用戶側安全可靠保障為中心,具有適應大規模高比例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廣泛配置應用新型儲能及電動汽車,高度數字化智能化、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多能電力互補、清潔能源資源配置能力強、調度運營扁平化等特征。骨干輸電網主要擔負輸送能量責任,靈活高效的有源配電網、有源微網、有源負荷負責保障用戶供電安全可靠,電網主動安全防控水平將得到大幅提升。(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信息來源:國家能源局網、中國經濟網)
      30 2021/03

      重磅 | 獨家揭秘中國特高壓前世今生

      ?我國特高壓在國際上“無標準、無經驗、無設備”的情況下,成功實現從“白手起家”到“大國重器”,從“中國創造”到“中國引領”,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梢哉f,建設特高壓電網,是我國電力發展史上最艱難、最具創新性、挑戰性的重大成就,更是中國乃至世界電力行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壓電網已成為中國“西電東送、北電南供、水火互濟、風光互補”的能源運輸“主動脈”,破解了能源電力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實現了能源從就地平衡到大范圍配置的根本性轉變,有力推動了清潔低碳轉型。   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個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線路總長度4.8萬公里。   “現在特高壓干成功了,人們說我是‘特高壓之父’,我認為應該是‘特高壓之負’,勝負的負。這么多年,我因為堅持搞特高壓,弄得自己傷痕累累,這些又能跟誰說呢?!眹译娋W公司原董事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如此感慨。   未來,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推動全球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各洲各國電網互聯,促進能源網、交通網、信息網“三網”融合發展,為破解資源緊張、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貧困疾病等全球性挑戰,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開辟新道路、作出新貢獻。 (文丨本報記者 李文華) 中巴車上“亮招” ▲±800千伏上海廟—山東特高壓輸電線路。   2004年底,掌舵國家電網公司兩個月的劉振亞和時任國家發改委主要領導,一同參加三峽—廣東直流輸電工程驗收總結會。疾馳的中巴車上,談及中國缺電的現狀,劉振亞深感憂慮,國內電力供應已“嚴重拖了經濟發展的后腿”。   大規模、長距離輸煤一直是中國能源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鐵路新增運力的70%以上用于煤炭運輸。本世紀初我國沿長江每30公里就有一座發電廠,長三角地區每年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45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這和中國資源稟賦與負荷逆向分布密不可分。中國76%的煤炭、80%的風能、90%的太陽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中部地區,能源富集地區距離東中部電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左右。   對于國家發改委主要領導關于解決方案的疑問,自稱“電工班班長”的劉振亞亮出“高招”:建設“電力高速公路”——特高壓電網,徹底扭轉中國電力發展長期受制于煤炭運力的難題。   特高壓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技術,具有輸電距離遠、容量大、效率高、損耗低、單位造價低、占地省等諸多優勢,能夠有效解決能源供應不安全、現有電網不安全、生態環境不安全等問題。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化石能源資源有限與需求快速增長、煤電運緊張與能源資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潔能源發展與消納困難等矛盾?   劉振亞這樣描述特高壓思路的形成:“2000年以前我在山東工作,當時各個地方都是哪里缺電就在哪里建電廠,不重視電網,也很少考慮有沒有煤、運力夠不夠。2000年以后來到北京,從更高層面再看我國能源資源、電力供需,才深刻認識到,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是造成我國煤電運長期緊張,周期性、季節性缺電的根源,要根本解決這一難題,必須發展輸電容量更大、輸電距離更遠、更高電壓等級的電網,提高電網‘運力’,有朝一日能在全國范圍配置電力?!?   事實上,剛剛掌舵國家電網公司的劉振亞,在主持第一次黨組會上就提出要發展特高壓。會后,國家電網公司就發展特高壓向國家遞交了一份材料。中國特高壓發展的大幕由此正式拉開。   如果更早追溯,劉振亞的胸有成竹,源于早在他的研究生論文中就涉及了中國需要更高電壓等級這一課題。   在劉振亞腦海中醞釀多年的特高壓輸電這一“高招”,打動了大家,在當天三峽-廣東直流輸電工程驗收總結會上,他們表示特高壓輸電是“解決能源問題很好的思路和辦法”,應在“電力規劃中加以研究和考慮”。   2005年春節后,國家電網公司啟動了可行性研究。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發改辦能源【2005】282號)提出“啟動我國百萬伏級交流、正負80萬伏級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前期研究工作”。3月21日,國務院領導主持會議,劉振亞作了匯報。這次會議紀要(國閱【2005】21號)明確同意發展特高壓電網,并將特高壓納入國家重大裝備規劃。   籌劃多年,特高壓建設按下了“加速鍵”。 特高壓“論戰” ▲2006年8月19日特高壓晉東南變電站奠基儀式。   就在發展特高壓得到國務院領導認可后不久,一股反對聲音也在萌生。   2005年5月,一份題為《關于發展特高壓電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的報告,提交到國務院。提出現有的500千伏電網上面再搞一個1000千伏級電網,是否必要,是否安全。   三天后,國務院要求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討論。一場曠日持久的特高壓“論戰”由此展開。   2005年6月21-23日,國家發改委在北戴河組織召開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研討會。會場擺的論證資料厚達半米,“200多人參加,既有電工專家,也有電力設備專家”。   專家們提出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輸煤輸電比較、特高壓經濟性、安全性和電磁環境影響。   事實上,與500千伏超高壓交流輸電相比,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距離增加了2-3倍,輸電容量提高了4-5倍,輸電損耗僅為1/3,走廊寬度僅為1/3,單位造價只需70%。   與±5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相比,±800千伏、±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距離分別增加了2-3倍、5-6倍,輸電容量分別提高了2-3倍、4-5倍,輸電損耗不到1/2、1/4,單位容量走廊寬度僅為65%、55%,單位造價只需65%、40%。   與輸煤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電基地的電力通過特高壓輸送到東中部負荷中心,到網電價比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低0.06-0.13元/千瓦時。   另外,特高壓輸電工程的電磁環境指標均符合國標要求,噪聲明顯低于500千伏輸電工程。   從2009年我國第一條特高壓工程投運到現在,我國已經建成了30個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充分驗證了特高壓的安全性。在特高壓電網的有力支撐下,我國電網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   會上,大部分人都贊成搞特高壓,即便一些人提出了需要改進或注意的問題,但大方向上也都贊成搞。國家電網公司呼吁“開展試驗示范工程建設的條件已經具備,建議盡快批準試驗示范工程”。   2005年9月下旬,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可行性報告順利通過國家審批。   北戴河會議后,特高壓發展未能一帆風順,一些機構和人員再次提出不同意見。   2005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第二次論證會,并特意邀請反對特高壓的人來參加。   會議邀請了原電力部部長史大楨、原電力部副部長陸延昌等老領導,與會專家寫了書面意見材料,并都簽上了名字。   兩次會議過后,反對意見仍然集中在特高壓的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等問題,尤其是對交流特高壓技術的應用以及由此出現的交流同步電網、大電網安全性等方面,還有不同意見。2006年春節后,一些人再次提出,慎重考慮發展特高壓技術。   特高壓一度成了敏感話題,開始陷入“專家上書-國家電網公司匯報-政府論證-專家再上書-國家電網公司再匯報-政府再論證”的“怪圈”。   后來,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篳路藍縷》一書中回憶:“由于有著過多的爭議,延緩了特高壓的建設?!薄安灰f劉振亞了,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感到身心疲憊。其實爭論不可怕,但只爭論不拍板,這是有問題的?!?   2006年11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舉辦了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研討會。會上,時任國際大電網會議秘書長科瓦爾認為,發展特高壓不存在技術可行性問題。對于是否發展特高壓技術,當時意見已經比較一致。   但在第一條特高壓工程已經安全運行了5年多,后續多條特高壓工程相繼建成并安全運行的事實面前,仍然有人不斷質疑。   為此,2014年3月,全國政協組織了一次專題調研。5月15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題研究特高壓發展有關重大問題。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就為什么要發展特高壓技術、為什么要構建“三華”同步電網、為什么特高壓電網要交直流協調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匯報。這次會議對特高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原來反對的人仍然堅持反對。   無論如何,全國政協座談會、北戴河會議、發改委會議、特高壓國際會議,在中國特高壓發展史上,都是繞不過的思想論戰。 “思想解放”的困境 ▲1000千伏榆橫—濰坊特高壓輸電線路。   特高壓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最大難題首先是思想認識問題。   中國電力行業,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跟著歐美發達國家走,有些人首先思維上就有定式,認為外國人搞不成的中國人也搞不成。   但好像無論特高壓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也叫不醒那些裝睡的人。于是,在特高壓發展不同階段,總會出現不同聲音。早期,有人提出我國不需要特高壓,現有電壓等級就能滿足要求;之后,又提出特高壓核心技術中國人解決不了、關鍵設備造不出來;工程建設階段,提出電磁環境問題無法解決;工程投運后,提出設備不可靠、電網不安全不經濟;多條工程安全穩定運行多年后,又提出不需要特高壓交流、只需要特高壓直流。爭論層層加碼。正如原電力部部長史大楨所說:“如果要抱著舊觀點不放,誰也不會發展,我就希望有些人能夠早一點醒過來就行?!?   2006年元旦前兩天,特高壓輸電技術被正式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但有人仍指出該規劃綱要沒有說電壓等級,沒有明確說是特高壓。   對此,張國寶回憶:“有人說《綱要》里沒有說電壓等級是多少,沒有指出來特高壓。后來我翻了一下,里邊是寫清楚了的,直流是±800千伏,交流是1000千伏?!薄拔艺J為發展特高壓還是多數科技工作者的共識?!?   為了積極應對,國家電網公司曾多次到國務院匯報工作,寫了多份匯報材料,說明電網電壓等級、規模與安全性沒有必然聯系。保證電網安全關鍵是電網的結構和技術手段的先進性、適用性以及運行管理水平。   為了全面了解特高壓發展情況,國家電網公司先后組織專家多次赴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實地考察。2005年,劉振亞在日本考察期間,甚至專門中途停車徒步上山,聽特高壓線路噪聲。當年日本建設了特高壓輸電線路,但一直降壓500千伏運行;特高壓試驗站三臺試驗用單相變壓器,分別由日立、東芝、三菱制造,一直帶電試運行。在俄羅斯考察時,看到前蘇聯時期研發的特高壓開關斷口多達12個(中國特高壓開關斷口一般是2個),又笨重又粗糙,這也是受當時的技術和材料所限。   通過考察,國外特高壓發展要么是尚處于研究階段,要么是因為技術或經濟的原因,沒有商業運行。   “當時看到日本和俄羅斯的特高壓都不成功,我壓力很大,但為了國家發展,面對再大的風險,也要把特高壓搞成功?!倍嗄暌院?,劉振亞用了“后怕”兩個字來形容這段心路歷程。?   思想解放的過程雖然艱辛,但不解放,就不可能推動特高壓創新發展。平息爭議最好的辦法顯然是用事實來證明。正如2015年原電力部部長史大楨所說,國內關于特高壓的爭論至今沒有結束,但是這十幾年取得的實際效果證明,即使有不同意見,特高壓這條路堅決非走不可。 征服電力“珠穆朗瑪峰” ? ▲南陽開關站特高壓1100千伏、240兆乏并聯電抗器套管吊裝施工。   特高壓在中國屬于“白手起家”。   2004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先后組織幾十家科研機構和高校、200多家設備制造企業、500多家建設單位、幾十萬人參與了特高壓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設備研制、系統設計、試驗驗證、工程建設和調試運行等工作,攻克了310項關鍵技術,解決了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磁環境控制、特高壓交直流混合大電網安全控制等世界級難題。   判斷電網是否安全,世界各國都是以仿真計算作為評價依據。中國電科院建成了世界最先進的電力系統仿真平臺,對包括220千伏到1000千伏電網、2258臺發電機、35932條線路、11547
      24 2021/02

      特高壓套管狀態感知及預警系統上線運行

      “A相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套管介質損耗因數0.00369,電容量733.3皮法?!?月23日,在1000千伏泉城變電站3號變壓器套管末屏處,運維人員通過特高壓交流套管狀態感知及預警系統,監測實時套管的運行狀態。該系統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于2月19日上線運行,目前該系統各項數據穩定,運行狀態良好。
      29 2019/11

      “網上國網”讓用電服務更便捷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對推廣線上辦電業務提出明確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加快推進線下服務向線上服務轉變,打造客戶聚合、業務融通、開放共享的“網上國網”線上服務平臺,實現用電客戶多元需求“一網通辦”、讓客戶“一次都不跑”,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高效的用電服務。
      29 2019/11

      國網河北電力公司研建營銷業務全景展示平臺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報道 ?呂云彤 張瑞 近日,國網河北電力公司完成了營銷業務全景展示平臺的研究和建設。隨著這項科研創新成果的研發成功和落地運營,將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電力營銷業務的管理當中,通過智慧用電給電力企業和電力客戶雙邊均帶來巨大的便利性,使得電力營銷全景可見,一目了然! 建設目標 研究團隊依托河北省電力公司全業務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果,建設能夠匯聚展示營銷全業務流程數據的系統平臺,達成如下模塊化功能:在線監測營銷關鍵業務,實時判斷偏差異常;建設營銷全業務集約監控平臺;實現業務成效實時展示、經營指標全景洞察、業務流程在線監控、異常事件自動預警;整改督辦閉環管理。 營銷業務全景展示平臺包括五大主題共18屏展示大屏,分別為智能量測泛在物聯(首屏+感知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智慧調度監控、泛在物聯應用)共4屏;主營業務實時監測(首屏+量損實時監測、電價實時監測、電費實時監測)共4屏;客戶服務智能感知(首屏+客戶特征網、客戶訴求網、服務資源網、業務管控網)共5屏;社會責任的承擔(首屏+獲得電力、扶貧、清潔能源)共4屏;大數據創新培育基地能共1屏。通過對關鍵工作和關鍵指標進行在線監測、智能分析、資源調度和預警督辦,實現營銷精益化管理。? 平臺架構 營銷業務全景展示平臺依托全業務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成果,兼容構建了五大主題模塊。包括: 智能量測泛在物聯——展示地市公司在運單相、三相電能表、互感器、集中器、專變終端的實時數量。 主營業務實時監測——整合原有量價費系統的發購電、售電、線損、管理駕駛艙看板,展示電網“能源流”。 客戶服務智能感知——建設客戶特征網、客戶訴求網、服務資源網、業務管控網,更準缺、更專業的了解客戶特征和需求。 社會責任的承擔——主要展示扶貧計劃完成情況、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的平均接電時長、光伏電站的發電量、用戶數和上網電量。 大數據創新培育基地——為公司發展、設備、調度、營銷等多個專業的多項業務提供著有力的數據支撐。 運營效果 營銷業務全景展示平臺的研建和推廣應用,不僅實現了電力企業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面向電力客戶的用電端也體現為了良好的實用效果。包括: 電價更加直觀透明——平臺按照單位、用電類別、電壓等級、主要行業四個維度呈現實時電價分布情況,以圖形方式直觀呈現,用戶按需進行索引查詢。 電費繳納更加便捷——按照不同的繳費渠道統計繳費筆數和繳費金額,并展示手續費支出占比,渠道包括支付寶、微信、95598網站、電E寶、自助網點等。 用電服務更加廣泛——整合打通了用電服務的線上渠道(支付寶、微信、掌上電力)和線下渠道(營業廳、代收網點、自助),兩渠道兼容共通,數據共享,有效拓展了用戶服務的覆蓋面,效率、廣度、深度同舉共升。 報裝時間明顯縮縮短——裝業務處理加速——從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到普通用戶的業擴工單,實現全流程的“人工智能+”信息流處理模式,從申請受理、供電方案答復、裝表接電一直到外部工程施工等全流程、各環節提質升速。 展望 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對以上五大主題應用的研建,對主要工作和關鍵指標進行在線監測、智能分析、資源調度、預警督辦、全景可見可控!力爭實現數據廣泛共享、業務全程在線、業務管理日益精簡,實現電力企業營銷管理和用戶用電服務體驗的雙提升! (信息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上一頁
      1
      2
      3

      ALL Rights Reserved保定市冀能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冀ICP備11015241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保定

      • 銷售熱線 0312-5887028
      • 技術咨詢 18031201856
      • 人才招聘 微信

        15232989069

      • 手機網站 手機
      • 微信 公眾號
      • 返回頂部
      国产成 人 黄 色 网 站 视频在线观看

          <video id="it0mq"><p id="it0mq"></p></video>
          <th id="it0mq"></th>
          <code id="it0mq"></code>